查看原文
其他

恶心!千万别乱吃,寄生虫多达6000条,最新通报:查封→

澎湃新闻 北京青年报
2024-09-06

6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赴湖南、重庆等多地暗访调查发现,从野外捕捞的福寿螺价格极为低廉,与田螺、环棱螺价格相差数倍,多被去壳加工“伪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经剥壳筛选成串或熟制等工艺后,让人难以分辨。有企业将福寿螺“伪装”成田螺肉,制成食品出售给消费者,引起广泛关注。

6月28日下午,湖南省汉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该县两家涉事企业进行了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进行了现场封存,公安机关已将涉事企业法人传唤到位。

村里的福寿螺加工厂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洞庭西滨,沅、澧两水尾闾,水资源丰富。当地的花木兰蔬菜批发市场及周边沿街一带,聚集着众多水产商户。

黎生(化名)所在的档口,专卖田螺、石螺等淡水螺。“福寿螺有,麻烦,不太想弄”,黎生说,福寿螺没人养,全是野外捕捞,量大。他可以找人拿货,但只卖带壳的鲜货,不提供检测报告,不含运费,每斤1块多钱。

“那个东西不能吃,不卫生,而且查得严。”黎生说,福寿螺的加工厂藏在乡里,一般人找不到,也不卖给陌生散户,“都是厢车,几十吨的挂车来拉货”,加工时很臭,环保不达标,因此当地抓得严,不让办厂。

汉寿县岩汪湖镇黄芦山村里的福寿螺加工厂,处理好的福寿螺肉被成筐放在冷库里

黎生弯腰从螺堆中挑出一颗,摊在手心,“加工厂是通过贩子收的。像这样死的,我们就卖给收福寿螺的,懂了没有?”

在相距十余公里的汉寿县和平桥一带,张军(化名)是出名的“螺”贩子。张军称,附近上百公里,就他和几个合伙人在搞“螺”批发生意。“不管是哪来的,只要有(货)我就收。”他说。

加工厂女工在快速筛选桌上成堆的福寿螺肉

张军在路口开了一间小超市,主要卖烟酒。而店外摆着台秤、小型滚筒筛选机,堆放着装有螺的货筐、塑料篮和蛇皮袋,俨然是一派生鲜档口的景象。

在张军这里,带壳福寿螺每斤卖5毛钱,物流和加工费另算。粗加工好的福寿螺冻肉,每斤4元。标准发货件为30斤一包,用蛇皮袋装。田螺的价格则要贵很多,带壳的每斤3元,冻肉每斤10元。

常被用作嗦螺的环棱螺,价格更贵。张军说,环棱螺他只卖粗加工好的,每斤14元。店铺一侧搭的简易棚下,9位女工正围坐着挑螺肉,蚊蝇乱飞,一位老年妇女的头发上还粘着几个螺盖。

店门外角落有个老旧的冷库,里面摞着蛇皮袋,脏兮兮的塑料筐里放着不同的冻螺肉,敞露着堆放在地上。“库里有100多吨”,张军随手拿起一大板福寿螺冻肉,有些还带有发红的卵巢残块。张军说,福寿螺因为价格过于便宜,在当地根本没人养殖,河沟渠塘随处可捞,一年四季都有,冬天量少。

“螺”贩子展示的福寿螺冻肉

超市只是回收站,真正的加工厂在村里。张军表示,他们一天要加工上万斤福寿螺肉,但这几天当地环保查得严,“就没搞了”。见记者一再坚持,张军叫来了合伙人赵明明(化名),开货车载记者去厂里参观。

车在乡道穿梭,记者见到一些沟壁上挂满了粉色卵团。“这就是福寿螺的卵。”赵明明说,各种淡水螺他们卖了十来年。近年来,田螺数量减少,野外水域的福寿螺越来越多。带壳的福寿螺,因外形容易被发现,他们主卖去壳的福寿螺冻肉,四季可供,“一年可卖几百吨”。

加工厂位于岩汪湖镇黄芦山村,门口挂着“汉寿县森湘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工商信息显示,该社成员可开展水稻、龙虾、水产养殖(不含水生、野生动物及国家禁止类项目);开展种植、养殖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2022年7月,其已被汉寿县市场监管局列为经营异常。

记者注意到,该加工厂附近还挂有“汉寿县湘缘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的招牌。经营范围包含:水产品批发、零售。

工人正过筛、称重福寿螺肉

加工厂弥漫着腥臭味,地上一摊摊乳白色污水。赵明明紧跟着记者,现场十余名工人都是当地村民,各自干着手上的活,对记者的提问沉默不语。9名女工分成两组,围坐着快速筛选桌上成堆的螺肉,去除残余螺壳等杂质。不断有人拉着满满一筐螺肉前来,倒在桌上。筛好的螺肉被人铲进塑料筐,按每筐30斤的规格称重,再送入加工厂深处的几个大型冷库中。赵明明说,一个工人一天可以搞近千斤。

工人们正在搬运福寿螺肉

在记者进入的一个冷库中,摆放着上百筐冻螺肉和一些小规格塑封包装的蚌肉。赵明明称,可以为记者定制同款小包装福寿螺肉,“一包200克,这种就属于预制菜,价格贵一点”。

赵明明表示,现场的这些螺肉是田螺和福寿螺肉混掺。但根据前述生物学特征,实际上,现场几乎所有的螺肉都是福寿螺,大小不一,部分还带有粉红的卵巢残块。这些加工好的冻螺肉,有些被批发去农贸市场,更多的是下游厂商直接派车来拉货。“像有预制菜的厂家,都是整车来拉”,赵明明说。张军也提到,多为当地的厂家来拉货。“(一些)串串店里的都是福寿螺。”

当记者索要第三方检测报告时,张军表示,需要的话可以找人开具,但要加税点,“我们卖了这么多年都没开过,还是照样卖。但我知道有人要,食品厂要,前几天成都的一家饭店刚问我要。”

他给记者发来了两份近期刚做的有关寄生虫、金属残留物及菌落的检测报告。样品名均为“大螺肉”,未写明是福寿螺肉或田螺肉。委托单位均为“汉寿县湘缘特种水产品加工厂”——和前述两家企业均为同一法定代表人。检测机构为广电计量检测(沈阳)有限公司和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

报告显示未检出线虫幼虫、吸虫囊蚴和绦虫裂头蚴。显示检测出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螺肉商贩提供的送检报告部分截图,显示检测出沙门氏菌

记者注意到,送检报告上的包装规格均为500g/袋,并非现场看到的货物规格。对于每天回收的螺肉来源不同,报告能否通用的疑问,张军仅表示,报告没有造假,如果有需要这两份报告可以直接拿去用。

汉寿县岩汪湖三角桥一名卖淡水螺的农妇同样告诉记者,福寿螺到处都是,需要就去找人去水里捞。前几个月,带壳的每天都要卖几百斤,“要收多少就有多少。我不狠做,没有敞开收。”天热了,她就主卖冻肉,冷库里还有几十斤现货。

她表示,无法提供检测报告,“没人要这个,货拉来就跑。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做什么的。”

记者致电汉寿县、常德市、重庆市潼南区、巴南区多家水产养殖场,对方均表示没有田螺,有些可以提供福寿螺。一家养殖基地负责人称已不卖田螺,改做淡水鱼养殖。一位田螺养殖户表示,田螺不好卖,“赚不到钱”。

“好吃的螺”

小格红油锅里塞满各种串,多人围坐就餐。这种“围炉式”麻辣烫颇具湖南特色,在当地随处可见,十分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常德市水星街小吃云集,不少人在串串麻辣烫店里用餐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水星街,各色小吃云集。记者来到一家名为“小斌麻辣烫”的当地连锁店,发现红油锅里煲着螺肉串,吃起来带腥味,肉质有些发烂,但仍然可以辨认出有些是福寿螺,但店员均称卖的是田螺肉。

常德市水星街一麻辣烫店售卖的螺肉串,有些疑为福寿螺

一位资深店员表示,螺肉串自打开店开始就一直卖,很受欢迎,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上百串,“满满一大盆”。记者注意到,该店铺的螺肉串外包装显示为“过师傅”品牌。

常德市文理学院后街,同样是当地有名的美食街。记者发现多家麻辣烫店使用的螺肉串中均有福寿螺,但店员也称是田螺肉。多位在场的消费者直言,分不出两者区别。也有消费者听到后,立马上网搜索福寿螺的信息。

“你要有疑问就不要吃,听网上的你饭都不用吃了。” “后该口口麻辣烫”的一名店员称,他听说过福寿螺,但店里用的是“过师傅”品牌的螺肉串,“卖了多年,没有出过问题”。

记者在汉寿县、长沙马王堆海鲜水产批发市场附近走访时同样发现,不少冻品批发卖的均是同款包装和规格的“过师傅”螺肉串,每包25串,售价为20元至25元之间。一位批发商直言不会辨认螺肉,“不知道是什么螺,反正就是好吃的螺”。

工商信息显示,“过师傅”品牌来自长沙过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知名冷冻食品加工企业,销售鸡肉串、面筋串、臭豆腐等烧烤、油炸产品,销往全国。

”我们的产品价格在业内算高的,要保证品质。”记者以采购者的身份来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过师傅”品牌办事处,一位吴姓营销总监介绍,市面上福寿螺比较多,而该公司用的是一种“进口”螺。他并未说出名称,仅表示“跟福寿螺没什么关系”。他还表示,订货时可以提供单品的关检等报告。

产品信息显示,“过师傅”螺肉串的生产厂家为“汉寿县宏泰食品厂”。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营范围包括烘焙糕点、速冻食品生产及销售。曾因食品标签不合规等问题被行政、环保处罚。

记者来到该公司位于汉寿县辰阳街道大杨镇的注册地址发现,该工厂只生产烘焙产品,现场工作人员称,此厂从不生产速冻食品,更没见过生产螺肉串。记者致电该食品厂负责人,对方表示,有需要可以直接发货,不能到现场参观,“不在那里,看不了”。

福寿螺具有独特的“鳃肺”呼吸系统,包括椭圆形的肺囊、外套膜右侧还有发达的栉状右鳃。

记者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袋“过师傅”品牌螺肉串,可见栉状右鳃,部分带有发红的卵巢残块以及部分肺囊。经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辨认后指出,该袋“过师傅”品牌螺肉与福寿螺高度相似。

螺肉产品多样,以螺肉制成的各种酱菜,鲜辣辛香,在电商平台上持续畅销。

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的“湖南味了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其某官方平台账户有9.2万粉丝,累计销量57.4万件。除了热销的糍粑产品,其生产的一款阿婆手工螺蛳肉罐装酱菜,在各平台的多家店铺有售。产品描述称原材料为石螺,单瓶售价从10元至18元不等,部分店铺销量过百。

该工厂占地3亩地,记者探访时,天气炎热,工厂大门及所有生产车间的门全部敞开着。

“我们的螺肉都是严格挑选过的”,接待记者的女员工说。她带记者参观时,一名男工边玩手机边给螺肉焯水,锅里约有54斤,可装300瓶。其称,每两三天就要做一次。缓慢翻搅时,有大颗螺肉露出。水温不烫,上述女员工直接徒手从锅中捏出一颗,表示这是福寿螺,声称是近期采购的样品混入,随后再次丢入锅中。“这种比较少,应该是拿回来的原材料里已经混了一点。”

该女员工还透露,公司正计划专门生产一款福寿螺的新产品。

给瓶罐贴标的员工表示,螺肉酱卖得很好,“每天要贴一整筐”,每筐有几十瓶。上述女员工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螺肉酱有时候一天就要卖出几百瓶,“在外乡的本地人买得多,想吃口家乡的味道”。

此外,该工厂的卫生情况堪忧。在没有任何卫生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记者便直接进入厂房内部。

快递打包区后方就是不同产品的生产车间,设备布满污渍,地面油滑,各种原料、用具散乱堆放,制作好的酱菜裸露放置,豆豉、辣酱等佐料盆上叮着飞虫苍蝇。各个生产环节工人身穿便服,没有人佩戴口罩和卫生手套,还有人直接在酱料调制车间随地吐痰。张贴的卫生规范形同虚设。

最新通报:两家涉事企业被查封

针对有企业将福寿螺冒充田螺肉销售的问题,6月28日下午,湖南省汉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

澎湃新闻报道了湘缘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宏泰食品厂两家企业使用福寿螺冒充田螺肉销售的问题后,汉寿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成立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公安、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赶赴现场,联合执法组已对涉事企业进行了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进行了现场封存,公安机关已将涉事企业法人传唤到位。后续依法依规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福寿螺能否食用存争议

外来入侵物种,一般具有“传入、定殖、潜伏、扩散、爆发”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时间可长可短。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褚世海告诉记者,早在十七八年前,他就在湖北英山发现并监测到福寿螺的踪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蔓延扩散范围。

但近五年,福寿螺在长江流域一带,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爆发状态”,种群数量、侵入面积急剧增长和扩大。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威锋、宋烨佳等人曾在《养殖与饲料》期刊上发文指出,福寿螺体内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是中国圆田螺的2倍左右”,还具有独特的“鳃肺”呼吸系统,与田螺、石螺竞争食物。

福寿螺的解剖结构图(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胡自强、胡运瑾发表的论文《福寿螺的形态构造》截图)

褚世海指出,福寿螺食性广、食量大、繁殖快,适应性极强,有竞争优势,挤压包括本土淡水螺在内的其他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可能会导致本地水生物种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

雌性田螺活动爬行状态和雄性圆田螺的腹面结构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玺、刘月英发表的论文《田螺的形态、习性和我国常见的种类》截图)

近年来,各地疾控部门呼吁,建议不要食用福寿螺,若要食用,务必煮熟煮透。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饮江教授指出,从不同受污水体中取得的福寿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虫问题外,还有重金属、新污染物等其他潜在风险,或将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今年5月,长沙网红餐厅笨萝卜承认使用福寿螺,引发热议和关注。近期,有人因不戴手套清理福寿螺卵而感染寄生虫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

事实上,十多年以来,福寿螺曾引发过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据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2006年,北京蜀国演义酒楼两家餐厅经营的凉拌螺肉中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造成食用者患广州管圆线虫病。该事件成为北京市的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共造成160例感染,全国多地一度叫停销售福寿螺。

此外,2017年,一姑娘在蜜月时误食了小吃摊上的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此事经社交平台披露后,多家媒体进行了关注,并作了进一步科普,提示生食或半生食福寿螺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且不限于福寿螺这一个物种,部分淡水水产也可能存在。

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曝光”行列,但维权成功的案例很少,大多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商家也多以退货退款,作为和解的方式。

张饮江认为,综合考量农业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以及福寿螺生长的水质状况等因素,现阶段放开食用福寿螺“不妥”。

冒充田螺销售亟须遏制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指出,福寿螺和田螺属于不同科属,其作为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影响本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绝不能简单归入田螺类处理。

记者调查期间,根据多位网友发布的线索,在多个平台上的旗舰店等店铺,购买了“豆大亨”爆爽螺蛳酱、“抓猫的鱼”麻辣味吮指螺肉、“辣岚格”牙签田螺肉、“灯泡厂孙姐”螺蛳粉、“沅江市野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腊肉螺肉酱,根据生物特性和经不愿具名专家识别,在这些产品所用螺肉中,均发现与福寿螺高度相似的螺肉。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涉事店铺反馈该情况,并索要螺肉品种鉴定报告。但对方均表示无法提供,仅能提供第三方质检报告,部分显示“螺肉”等字样。上述“豆大亨”螺蛳酱已销售12万余件,官方客服给记者发送的检测报告截图上,没有任何有关螺肉的字样。客服反复强调,产品质检合格,不信任可以自行送检证明。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对此指出,质检报告主要用于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通常不包括产品品种的鉴定信息。如果需要证明产品的具体品种,应进行专门的形态学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并结合不同类型的报告全面证明产品的品种和安全性。作为食品生产厂家,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依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有义务在配料表中清晰且明确标注出产品的具体品种。如果使用“螺肉”“螺蛳肉”等宽泛定义,不能充分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且“具体品种对消费者有重要信息价值”,那么有必要进行更详细的标注。

刘凯称,对于生产经营的食品标签、说明书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同样强调,食品生产厂家要明确标注原材料细分。其称,如果商家实际提供的是福寿螺,却使用“螺肉”“螺蛳肉”“田螺肉”等表述欺骗或误导消费者,那么商家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对于记者调查发现的冒充乱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褚世海指出,在目前广泛宣传福寿螺危害性的情况下,福寿螺的市场价值极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主动选择福寿螺,基本都是被动接受,因此更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水产品源头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遏制福寿螺冒充田螺情况的发生。

张饮江也表示,市面上的螺肉产品琳琅满目,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后,消费者很难直接从螺肉形态上进行判断,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螺肉来源的审查,加强螺类原料种类控制和监管。

他建议,未来的工作重点应建立健全福寿螺防控与监管机制。加强农业农村、水务环保、市场监督、食品卫生、卫健委等跨部门协作,强化联防联控和联合治理措施,实现对福寿螺的全面监管。继续加强科普教育的力度。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福寿螺危害的认识,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普及如何识别福寿螺与常见田螺之间特征的知识,帮助消费者准确区分,避免误食可能受到污染的福寿螺,确保饮食健康和安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武指出,目前,福寿螺的防控是一个世界难题,缺乏只针对福寿螺不危害其他生物种的高效安全措施。未来,如果能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食品加工工艺,改善福寿螺肉口感,将其资源化利用,或将变废为宝。

田螺养殖之困

福寿螺泛滥成灾的同时,我国本土淡水螺的人工养殖也面临诸多难点。

淡水螺,为生活在淡水中腹足类的总称,其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我国本土常见品种包括环棱螺、田螺、中国圆田螺等。常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底泥中,采用滤食或刮食的方式摄取食物。

除了野外水域,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模式有池塘主养、鱼虾混养、稻田套养等模式。

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显示,自2012年始,全国淡水螺养殖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以后下降明显。2016年,全国淡水螺的养殖产量111879吨。2017年,98894吨。2022年,下降到94681吨。

2024年3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发文指出,目前,淡水螺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优质螺种螺苗仍难以保障,2023年以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审定的淡水螺新品种;二是淡水螺养殖技术不成熟,淡水螺养成规格小、亩产低、周期长。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威锋、宋烨佳等人刊发的论文中指出,季节性变化、成本与收益的评估、螺种的来源等因素,已成为田螺、中国圆田螺等淡水螺养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金武是环棱螺“蠡湖1号”的研发团队负责人。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已在全国多地推广示范。

他告诉记者,与福寿螺外形相似的中华圆田螺,受气候变化,化肥、农药使用等因素综合影响,野外资源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资源出现波动。

大多数人对田螺最基本的生物学特点、生活史、生长规律、营养与病害、天敌防控等诸多方面和鱼虾蟹等经济品种的研究仍显不足,加上养殖田螺需要投入土地、人口、饲料等成本,客观上限制了田螺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圆田螺的销售流通范围比环棱螺要小很多,多数来自周边区域或周边省份,较难长距离运输,其流通加工销售也局限在一些具有吃田螺习俗地区。加上目前不少省份已全面禁止捕捞天然螺类,市场缺口较大。

水稻是受福寿螺危害的作物,一旦管理不当会造成10%至90%的减产。稻螺套养,经济效应高,但也容易给福寿螺提供生长场所。

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水磨村,水资源丰富且优良。2019年,当地成立潼南区洁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出“稻-螺-鱼”生态种养模式,放养中华圆田螺、环棱螺,水产养殖达476亩,发展至今,年产淡水螺83余吨,曾被媒体多次报道。

记者走访当地时,天气炎热,一些稻田水位尚浅,能够清楚看到田螺的身影,数量不算多。部分稻田已有些发干,空的田螺壳散嵌在泥泞的土地里。水稻秆上,还挂着一串串福寿螺的粉色卵荚。合作社员工称,天热,田螺死了好多,近期都不卖了。

河边密集的福寿螺卵

什么是福寿螺,有哪些危害?

福寿螺,隶属于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亦被称为苹果螺、大瓶螺等,原产于南美洲普拉塔流域、亚马孙流域。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食用螺被引入中国,后因其口感不佳、携带致命寄生虫等原因被弃养。凭借繁殖速度快、食性杂、可适应温度范围广、具有较强的水污染耐受性等特点,福寿螺迅速扩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域环境,泛滥成灾。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褚世海介绍,一枚雌螺受精一次,就可以连续排卵多次,每次产卵几百粒,乃至1000粒以上。一年内通常可产卵约1万粒,且孵化率在90%以上。

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种淡水螺。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2013年,我国农业部将其列入我国首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2022年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多部门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发布,福寿螺再被列入其中。相关负责人曾介绍,这些入侵物种遴选依据,主要从危害程度重、扩散蔓延快、防控治理难和危害形式多样这四方面综合考虑。

其中,“危害形式多样”指的是除威胁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外,“本身含有毒素、或者通过叮咬等途径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福寿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携带的寄生虫数量可达3000至6000条,包括卷棘口吸虫等。其中,最让人闻之色变的莫过于“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称鼠肺线虫,其幼虫可寄生在人类的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继续产卵繁殖。最短潜伏期是1天,最长可达35天。感染者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失明、瘫痪、痴呆,甚至是死亡。

福寿螺产下的粉色卵荚,含有一种名为PcPV2的蛋白质神经毒素,可能会刺激接触者的皮肤或眼睛,引起皮疹等症状。

来源 | 澎湃新闻 记者 夏如初 实习生 林肆

编辑 | 杜小溪
统筹 | 柳璐

监制 | 高杉

更多内容↓↓↓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韩国电池厂三天内爆炸两次!厂里一半以上是临时工,中国籍占多数

外交部:胡友平女士体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勇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青年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